耳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聋及成人后天性聋的主要原因,其中20-30%的药物性耳聋患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极其敏感,导致“一针致聋”。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与进展,这为耳聋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将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应用于耳聋诊断和预防性筛查,必将对中国人聋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药物性耳聋的认识,明确药物性耳聋的相关基因并开展相关检查项目,指导合理用药,同时使实验室人员及检验科人员掌握耳聋基因诊断技术,实现“减少聋病发生、避免聋儿出生”的终极目标。 温州医学院在2010年成功举办学习班的的基础上,定于2011年12月19日-21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药物性耳聋分子诊断技术》学习班。
      
      
      本次学习班由温州医学院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届时将邀请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WHO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合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喜斌教授、著名耳聋基因诊断专家管敏鑫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同时,由具有丰富实验室工作经验的教员指导实验操作,通过耳聋基因诊断相关理论和实验操作的培训,使学员掌握常见耳聋基因诊断的方法并于培训结束后可独立开展相关工作。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
      
      
      学习班安排如下:
      Ø  参加对象:
      各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实验室和检验科人员,妇幼保健、残联等相关人员。
      Ø  学习时间及内容:
          时间:2011年12月19日-21日
          主要内容:
               1) 中国听力残疾现状及评定标准
               2) 耳聋相关的基因研究概况及诊断技术
               3) 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提取
               4)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5) 一种同时检测A1555G和C1494T突变的方法-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 
      Ø  学习地点
      温州医学院茶山校区行政楼六楼会议室(实验安排在茶山校区同德楼生物学示范中心)
      Ø  报到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2011年12月19日
      报到地点:茶山校区同心楼(行政楼)大厅。
      Ø  相关费用
      培训费500元(含实验材料费)。食宿费、交通费自理。
      Ø  联系方式
      梁敏 0577-86699742,13736313706
      李伟 0577-86699209,15869636039
       
      因名额有限,有意参加本学习班者,请填写好回执表,于2011年12月16日前发送至:[email protected]或电话联系。
       
       
       
      温州医学院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
      2011-11-30
       
       
       
       
       
      
      
      
         
            
               | 姓名 |   | 性别 |   | 年龄 |   | 职称 |   | 
            
               | 工作单位 |   | 地址 |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 E-mail |   |